#歷史上真實的西遊記
貞觀三年(629年)秋八月,玄奘法師由長安出發了。
在《西遊記》中,玄奘出長安可是個無比盛大的場面。比如說,唐太宗封他為「御弟」,給通關文牒,賜千里良駒、盤纏、隨從,在文武百官和長安人民的簇擁下,玄奘風風光光出了長安。
但實際上,歷史上的玄奘其實是個偷渡客。別的不說,他是護照也沒有,簽證也沒辦,趁着月黑風高,做賊一般溜出了長安城。
這樣的出發方式,不但不體面,還冒着生命危險:一是非法出境被抓到了肯定不是個兒;二是縱然越境成功,當時的向西之路也非常危險。還記得嗎,這一年,可是唐太宗派遣李靖、李勣出兵攻打東突厥的時候。刀兵無眼啊,你說你這是哪根筋搭錯了吧。
玄奘大概沒考慮到這些問題,或者說,就算考慮到了,他也無暇顧及,甘冒風險。能讓人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無非那麼幾個原因,一是愛情,二是自由,三是大義。而比這三者更有驅動力的,則是對真理的忘我追求。
在長安的幾年內,玄奘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從名僧法常和僧辯那裏獲取新的知識,開啟新的智慧了。他曾經就佛法經義的疑問列出了100條問題,拿去請教法常和僧辯,可是,這些問題本身已經超越了那兩位的水準,更別提給出答案了。
法常流覽了問題單子,說:「我看,天下沒人能回答你這些問題吧?」
玄奘猶如被當頭潑了一桶冷水,十分沮喪。
法常於心不忍,又說:「這也不一定。如果是天竺高僧,應該能解決你的疑問。」
說者無心,可玄奘卻把「天竺高僧」聽進了心裏。他立刻找到幾名志同道合的僧人,大家聯名向政府提出遊學天竺的申請。
唐政府是個負責任的政府,他們當即駁回了玄奘等人的出國申請。理由很簡單,兵荒馬亂的,你們偏要往西跑,遇上敵人、亂兵,幾條小命不是白丟了?
申請被駁回後,聯名上書的幾個僧侶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宗教界人士也得遵守國法不是?當然,這些人不包括玄奘。
從蜀地私自回長安,已經違法了,再違法一次也不算什麼。畢竟,在他心目中,佛法遠遠高於人世間的法律。
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期,心中都會湧起一種宗教情懷。這種情懷,跟具體的宗教並無必然聯繫,而是人心對萬事萬物的敏感,對世界本源和終極真理的好奇,對肉身和塵世超越的渴望。
如果留在長安,玄奘大約很快就能成為京城甚至國內佛教界的領頭羊。在同樣癡迷大道、具有高度精神自省能力的唐太宗度過軍事緊張期之後,他很可能親自召見玄奘。即使這並不意味着權力和財富,起碼也代表了光榮和地位。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缺少對佛法的真正理解,沒有真正的了悟,所謂高僧也只是一個裝腔作勢的空殼。一切榮譽、地位、敬仰等附屬品只會帶來膚淺的、世故的生活,一種沒有意義的生活。
這絕不是玄奘為自己選擇的生活。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必須到佛法的誕生地去尋求幫助和提高。
天竺還很遙遠,一人一馬,盡力西行吧。
就在玄奘出長安的時候,李靖接到了討伐東突厥的命令。11月,李勣的部隊也完成了動員。而肅州刺史公孫武達和甘州刺史成仁重已經和進擾河西的突厥先頭部隊幹了幾場狠仗。
隨着二位李將軍的出兵,主戰場沿蒙古草原陰山山脈一帶展開,而西域局勢也開始風起雲湧。玄奘卻不顧一切地往西域進發了。
儘管悟空不在,玄奘還是受到了某種冥冥中的保護,一路上,總有人會幫助他。在順着流經玉門關的河流走了十多裏路後,玄奘已經出了國境。
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時,唐帝國實際控制的區域,已到達了西方的極限。玄奘,向故土眺望了最後一眼,毅然背向大唐,繼續孤獨的旅程。
不久,他來到了伊吾國。從這裏向西北跨越天山,再繞行中亞草原,便可進入天竺境內了。
玄奘不打算在伊吾逗留過久,可是,他還是耽誤了一些時日。因為當時正值高昌使者訪問伊吾,言談間得知有位大唐高僧正在伊吾歇腳。使者回去後,立刻向高昌王彙報了此事。
那時的高昌王我們認識,就是前面說過的麴文泰。這個時候,高昌與唐的關係還很好,麴文泰聽說此事,便派出數十人馬,到伊吾迎接玄奘。
玄奘堅辭不果,只好跟隨使者來到高昌。一見高昌王,更麻煩了,麴文泰深深被大唐法師的風姿和見識所傾倒,哭着、喊着不讓玄奘走。
這可不能答應,玄奘拒絕了麴文泰開出的優厚條件,要求動身。
麴文泰聞言,換了一副臉色,說:「法師你違法出境,如果不肯留下,那我就按照規定,把你送回大唐去。」
玄奘不動聲色,說:「為了佛法,貧僧一定要到天竺去,雖死不易。」
利誘威逼都沒什麼效果,麴文泰也就不再勉強。不過,他仍然向玄奘提出了一個不情之請:將來法師取得真經,從天竺回來的時候,請務必來我國停留三年,宣講佛法。
這一點,玄奘倒是答應了。可約定雙方都沒有想到,等玄奘回來的那一天,高昌國已經不復存在了。
麴文泰給玄奘寫了一封介紹信,請沿途的各國國王對高僧加以援助。他特別指出:此僧乃本人義弟。
看來,《西遊記》中唐御弟這個情節,是從高昌王那裏移花接木來的。
高昌王的信,並沒有給玄奘帶來很多的方便,有時還起到了相反的效果。比如說,焉耆國作為高昌的競爭對手,壓根不買帳,對玄奘不予招待。好在他們也不敢對大唐高僧怎麼樣,因此,玄奘便速速離開了焉耆。
再往西走,是一片綠洲,這便是龜茲國。在玄奘眼中,龜茲的意義並不僅限於一個西域小國,因為這是十六國的後秦時期的偉大法師鳩摩羅什的出生地。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天竺人,在即將繼任相位時毅然出家,離開天竺來到龜茲,被聘為國師。因被國王的妹妹逼婚,因而有了鳩摩羅什兩兄弟。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鳩摩羅什來長安。在隨後的十多年內,羅什悉心從事講法和譯經事業,主持完成了不下數千卷的譯作。著名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就是簡稱的《金剛經》,就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更加巧合的是,鳩摩羅什法師也號三藏。藏,乃容器之意。三藏,也稱三法藏,是指印度佛教聖典的三種分類:經藏、律藏和論藏。
有趣的是,兩個三藏都曾把佛經翻譯的歷史發展推向更新階段,都是里程碑和分界線一般的人物。
話說玄奘在龜茲停留了大約60多天,終於等到天山之雪融化,道路開通,他繼續前進。
走過了最為艱苦的跨越天山之路,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一天,玄奘終於抵達天竺。
在佛陀的故鄉,玄奘終於觸摸到了他連夢中都在追求的東西。當時,天竺與大唐關係還不錯,而印度的僧侶們對這位不遠萬里前來求法的唐僧更是熱情接待,毫無保留地將珍貴的佛典傳授給他。
在天竺居住學習的十幾年,也許是玄奘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吧。但是他知道,這裏並不是自己的樂土,他還要回到大唐去。
出發,永遠是為了返回。這也許是一切具有史詩意味的人生所必然經歷的過程,就像荷馬那部《奧德修紀》中的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一樣。玄奘踏上了歸途。
當玄奘再次進入西域時,大約已經是貞觀十八年左右。十幾年的時間,唐太宗和他的唐帝國,已經製造了一場滄海桑田的巨變。
早在北印度時,玄奘就聽到了高昌國滅亡的消息。這固然讓他歎息世事無常和虛妄,倒也提供了一些便利,因為沒必要去高昌履行諾言,他便可以不經天山南路,直接走西域南道回國。
玄奘越過帕米爾高原,沿崑崙山北麓,經由莎車、于闐等國,前往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
貞觀十八年(644年)孟秋,玄奘歸國的消息傳到了唐太宗耳朵裏。當年,他是一個心存疑惑的年輕僧侶,如今,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大法師。
太宗微微一笑,他並沒有忘記當年那個最年輕的僧人。
記得在玄奘離奇失蹤後不久,長安寺院的長老們曾經向太宗彙報:由於申請赴天竺留學遭到拒絕,玄奘很可能已經偷渡出境了。
太宗聞言道:「這個和尚挺大膽嘛。」但他臉上並沒有發怒的表情,語氣中似乎還有一絲隱約的讚賞。
長安的和尚們放了心,不久後,高昌王來長安朝見,自然也將玄奘的事情報告了太宗。十幾年間,唐太宗也會零零星星聽到一些玄奘在天竺的消息,瞭解到玄奘在修行上的精進。
漸漸地,唐太宗開始盼着這位大膽的和尚回來。
玄奘在於田時,向皇上呈上一份請罪書,詳細報告了冒犯國法的經過,並提出自己馬上即將歸國領罪。這封請罪書被商隊的高昌人帶回了長安。
雖然玄奘心裏無所畏懼,但當長安使者飛奔而來,對他說皇上原諒他的一切罪責,並熱切期盼他回國時,玄奘心裏還是感到了喜悅。
在沙洲,玄奘又一次上奏長安,因而得知唐朝近期內將會向高句麗派出遠征軍,而太宗本人也將東赴洛陽,指揮軍隊。
這個消息讓玄奘吃了一驚,他立刻從沙洲啟程,趕往長安,希望能在皇上動身前見上一面。
當然,玄奘急着見皇上,不是為了皇上能夠接見他,表揚他什麼的,而是為了向太宗申請建立譯經場的經費和幫助。
數萬里往返,17年歲月,僅僅是偉大事業的前奏罷了。玄奘從天竺帶回來657部經書,需要招募一批通曉經典和梵語的僧人進行翻譯。不然,對於普通人來說,佛經何異於廢紙?
然而,玄奘緊趕慢趕,回到長安時,已是貞觀十九年(西元645)正月七日了。這時候,太宗已經前往洛陽,坐鎮長安的是西京留守司房玄齡。
房玄齡幾天前便接到了太宗從洛陽發來的詔令:使有司迎接之。房玄齡立刻展開準備工作,但沒想到,急於謁見的玄奘,提前趕着回來了。
有司還沒出動,聽到消息的長安人民卻從四面八方趕過來了。聽說大法師將從運河碼頭上岸,大家都往碼頭邊跑。一時間,擠了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玄奘沒辦法,只好在碼頭過了一夜。等官差來開道時,才進入了長安朱雀大街的都亭驛。街道兩旁已經站滿了人,人們跑來領略這位為佛法觸犯國禁的大法師的風采,近20年時間,玄奘的事蹟早已成了長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玄奘在長安沒待幾天,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洛陽去了,抵達之日是正月二十三日。見到太宗的日子,是二月一日。
洛陽儀鸞殿上,當世兩個意志最堅定的人會面了。
針對玄奘西遊之事聊了一番後,玄奘盤算着向皇上提出興辦譯經場的事。沒想到,皇上突然說:「大師德才兼備,沉毅堅忍,不如你還俗,來朝中輔佐我吧。」
玄奘吃了一驚,趕忙推辭道:「玄奘自幼傾心佛法,皈依佛門,以普度眾生為己任。還俗之事,萬萬不可。」
太宗說:「有何不可?以你的才華,咱們君臣聯手,打造太平盛世,這不是普度眾生嗎?」
玄奘說:「經邦濟世必以儒,玄奘對儒學一竅不通,怎麼能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呢?還是讓我以佛徒的身份,通過譯經,解除眾生心靈的魔障吧。」
太宗話鋒一轉,說:「好吧好吧,不逼你還俗了。不過呢,既然你已經到過西方,不如再跟我到東邊轉轉吧。一來增加你的見聞,二來我有些事想向你請教。」
沒想到,玄奘依然拒絕了太宗的邀請,此時他心裏只裝著譯經一件事,對於遠赴遼東浪費個一年半載的時間,相當不情願。
唐太宗就沒有繼續勉強,他答應支持玄奘的譯經工作,但也做了一些保留。因為,當玄奘提出到河南少林寺去譯經時,太宗堅決不許,把他留在了長安的弘福寺。
接下來的19年時間,玄奘從著名的旅行家變成了著名的翻譯家。從他譯經的過程和成果來看,他之前說自己不懂儒學,其實是個謊言。
沒錯,大師也是會撒謊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
#知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吳承恩 #西遊記 #玄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
出家 七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統西藏色拉寺
#觀音甘露丸(小顆)
#色拉寺阿巴扎倉色昂瑪尼
#消除業障幸福安樂智慧清明
唯一聯繫方式與加入群組,洽小幫手line id:nini885888
🙏西藏寺廟寄送結緣,每標20顆,小顆尺寸約2-3mm。
💰請供價188元/20顆
💐可嚐。
阿巴扎倉是色拉寺三大重要扎倉之一,始建於1559年,為固始汗曾孫拉藏汗的頌經修法院。 阿巴扎倉有4層:共分5個拉康,主要供奉有釋迦益西的塑像。 阿巴扎倉據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阿巴扎倉,原系初建色拉寺時的全寺大經堂,後改為阿巴扎倉的經堂。
阿巴扎倉是色拉寺三大重要扎倉之一,始建於1559年,為固始汗曾孫拉藏汗的頌經修法院。該扎倉的主要密宗儀軌和尊奉的本尊是密集金剛、大樂金剛、大威德金剛。阿巴扎倉有4層:共分5個拉康,主要供奉有釋迦益西的塑像。在明清時期,大慈法王釋迦益西進京覲見皇帝時,被賜予用紅檀香木做成的十六羅漢,之後一直供奉在阿巴扎倉羅漢殿內,而十六羅漢又被泥塑包裹起來,早前據說,從一兩個泥塑中傳出羅漢發出的聲音,真可謂是妙哉!
據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阿巴扎倉,原系初建色拉寺時的全寺大經堂,後改為阿巴扎倉的經堂。該扎倉面積為1517平方米(以外牆為準),經堂有46柱。現有僧人不足100人,高僧2-3人,香燈師5人,僧人們主修密宗。
阿巴扎倉為密宗學院,大殿由48根大柱組成,面積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頭34臂的勝魔飾畏金剛像,是黃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傳說該佛是大法王宗喀巴親手塑建的。怖畏金剛右側的宗喀巴像,據說也是宗喀巴親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樑端直挺拔,與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顯不同。
色拉寺全稱為「色拉大乘洲」,「色拉」藏語意為「野玫瑰」,因寺院所在的色拉烏孜山下長滿了野玫瑰而得名。色拉寺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它的創始人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益西,這位被明王朝封為「大慈法王」的一代宗師曾以國師的身份為永樂、宣德二帝講經說法。 色拉寺占地約11萬平方米。規模略次於哲蚌寺。寺內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工藝品,如釋迦益西從北京返藏時帶回的皇帝御賜的佛經、佛像、法器、僧衣、綺帛、金銀器等。其中釋迦益西的彩色絲像,長109cm,寬64cm,雖經500餘年,但色彩仍很鮮艷。藏在措欽大殿的200餘函《甘珠爾》、《丹珠爾》經書全用金汁抄寫,十分珍貴。 關於色拉寺寺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該寺在奠基興建時下了一場較猛的冰雹,冰雹藏語發音為「色拉」,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意為「冰雹寺」;一說該寺興建在一片野薔薇花盛開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薔薇藏語發音也為「色拉」。寺院全稱為「色拉大乘寺」。
🏵各種珍貴甘露法藥即甘露丸之製作,均置入佛菩薩稀有佛寶舍利,和各傳承歷代祖師、法王、證悟大成就者舍利,及加持聖物,再加上取岩大師取自岩藏寶庫中珍貴大加持法寶聖物,和千百種高貴藥材總集製成。只要 ;一、嚐 ;二、視 ;三、聞; 四、觸, 現時之利益為:得以長壽、健康、幸福安樂、 能力與功德皆增長、智慧及諸識皆清明、消除一切障礙及治急疾之功效等。 保持甘露之方式:放置佛堂內供桌上,當本尊來供,可放置身上,以保平安、諸事順利,及防止疾病、可溶於飲水中,每天飲用。即可得以上之功德。 簡單總結甘露丸功用: 1、可放在舍利塔、淨盒中後放在佛堂上供養,或裝藏佛像使用。 2、可泡在水中喝下,或直接吞下,能清淨業障、障礙。泡在水中的方式,可以將其水分贈眾人及多處,利益眾生。 3、亡者快死前服下,可滅罪,助其往生淨土或善道之助緣,減少墮入惡道之危險。 4、可拿去做煙供,供養一切眾生,助其得滿足、離苦得樂。 5、放入海、湖、河、溪等處,利樂龍王及水族眾生。 6、可給畜牲服用,畜牲若無法服用,可泡在水中,讓它喝下去。 病障、消災 8、放在嘎烏中佩帶在頸上,可保平安,減少障礙。
色拉大乘洲瑪尼丸中含有諸多加持聖物,如主要供奉馬頭金剛年供朵瑪、森多日阿、聖水、佛陀及觀音菩薩聖物、宗喀巴大師及歷代大德高僧加持聖物,甘露供食妙藥、長壽妙藥、名貴藏藥、格西森格仁波切甘露加持聖物、色拉寺各種加持聖物、時輪、大威德、密集、勝樂本尊壇城彩砂粉及藏區各種加持聖物匯集的瑪尼丸。
一、瑪尼丸之成分及加持瑪尼丸以舍利等五聖物、黃金等五寶石、青稞等五種子、牛油等五甘露、苦參等五藥草及藏紅花等五香,混以炒過的青稞粉(在印度現代以山楂、苦楝及柯子粉代替)及牛乳,製成丸狀。
製造瑪尼丸是格魯派的傳統,並有從未中斷之傳承。格魯派許多寺院各有其製造瑪尼丸的傳統。此外,每年在印度的宗座法王均會籌辦瑪尼丸的製造法會。製造瑪尼丸的人,必須是修行好的上師與僧人,並要每天持大乘八關齋戒,俗家眾不可參與製造過程。
瑪尼丸造成小丸形狀後,被放入白棉布袋中滾動二至四天之久,令它們變得結實、乾燥及光滑。這些小丸會被放入乾淨的瓷或銀瓶中,頂上留五分之一空間,然後整個瓶被密封而放在殿中方丈桌前。寺僧輪班二十四小時不斷持觀音大明咒七天(總集咒數不可少於一億遍),於此期間各人不可碰觸瓶身,否則瑪尼丸的力量會消失。於加持期間,若修持及加持如法,瓶身會有熱力及蒸汽散發出來。一周後,若一切如法,在密封瓶中的小丸會增多了,甚至多至掉在瓶外。
加持了的瑪尼丸有兩種。大顆的是母丸,由母丸長出來的小丸是子丸。
◎ 此為宗教聖物非藥物 如身體有疾病還是請尋求醫生幫忙
🙏觀音在成古佛之前,離開了宙心順天河漂流附在了地球上,他按照他設計的模式造就了地球上的生靈,並建立了大羅刹帝國,觀音就是大羅刹王,大羅刹帝國的中心就在地球的最高點西藏。
以後,天公的姐姐紫光夫人下嫁大羅刹帝國為東方第一夫人,其與大羅刹王有一子名羅地幹布,羅地幹布繼承王位,大羅刹王昇華了,轉世為西洋聖母。
人類的歷史重演了這史前的一幕,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王松贊干布,古漢人認為九天玄女是祖先,而九天玄女是羅地幹布即玄龍之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觀音又是內地人的祖先。
也正是因此,一般佛、菩薩成道之後,早就遠遠離去,而觀音卻對地球人,她的後代眷戀不舍,不肯離去,不厭其煩的普渡眾生。
釋迦牟尼佛深知此段姻緣(因緣),故而在楞嚴經上與大日如來即文殊菩薩異口同聲說:世人若想修出去,必須修觀音法門。他們知道,只有觀音才對地球人一心一意。
表面看,是觀音幫釋迦佛渡世人,但世人良久不知,是釋迦佛盡義務,在幫觀音渡人。
人類說不清天上的事,記不起史前的事,但若能修出明月來,對往世的記憶會一點點恢復。人類的假生命不過是一百年,有文字記憶不過五千年,而在天人的眼裏,正如古詩中所說: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卻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那麼,人類又是根據什麼說古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誕生日呢?
這是人們根據傳說,觀音以後又轉世為人,小名叫妙善,並以妙善的生日定為觀音生日,以妙善出家為尼的日子,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以妙善成道日,六月十九日訂為觀音成道日,這僅僅是人類思念觀音的一種依託。
正如南方沿海一帶紀念媽祖(海神娘娘)的生日,古曆三月二十三日一樣,那是有一世天公的夫人轉世為凡人——一漁家女之後,人們為紀念方便,故以漁家女的生日為天王聖母的生日。
人們在習慣上,把古曆一月一日名為彌勒佛、元始天尊的生日;一月九日天公即第二代天皇的生日;一月十五日,第一代天皇即天王母后之父的生日;二月十五日,九天玄女以及太上老君的生日;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三月三日玄龍大帝;三月七日荷仙姑;三月十五日財神趙公明;四月四日大日如來文殊菩薩;四月八日釋迦牟尼;四月十四日呂洞賓;五月十三日關帝;六月十四日文殊;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七月三十日地藏王,八月三日紫光夫人;八月十五日月神;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十月五日達摩;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等等。
上述這些日子僅僅是一種依託,沒有一個是真的,因為連你自己的生日也不是真的。對神門而言,三月三日,天上瑤池大會,那是西王聖母給玄龍大帝過生日,九月九日是天河會,慶祝天界和平。
出家 七日 在 QQme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概是因為這幾天,英國疫情消息在台灣媒體被報導得沸沸揚揚的緣故,最近收到特別多來自台灣家人/好友/網友的關心。 有人問:「聽說英國斷糧需要空投物資?」有人問:「聽說不出門也會確診?」 更有人在IG私訊跟我說「拜託妳不要把變異病毒帶回台灣」!! ?
看完之後,覺得我似乎要客觀的說點什麼,或是至少要解釋一下現況,讓關心我的朋友網友們別擔心。
首先是昨天有一班華航直飛班機從英國飛回台灣的新聞。其實,那班班機並不是什麼撤僑還是逃難班機,就是華航或長榮每週會固定從倫敦飛回台灣的飛機,只不過時間點特別敏感,是英國發佈變異病毒爆發新聞之後的第一班回台班機。就我所知,身邊的朋友有回台計畫的,通常都要好幾個月前就得訂機票,尤其現在航班不斷減少,機位真的是一票難求,票價也N倍調漲。所以我相信這班飛機上絕大部分的乘客,都是很久以前就訂好機票了,也許是要回台過農曆年、也許是家裡有急事、又或許是留學生打工度假的年輕孩子宿舍/房租到期,每個人都有各自需要回家的原因,而非大家所說的逃難,畢竟這個時間點要臨時訂到機位的機會實在很渺茫啊。
說真的,從三月英國疫情爆發至今,這八個多月來我也曾思考過回台灣的可行性。但這一切都是基於想念家人、想念朋友、想大啖台灣美食。過去我每年都會回台1-2次,Q外公外婆也每過一陣子就會來找我們玩,所以這種看不到盡頭、回不了家、見不到爸媽的心情,實在很鬱悶。
不過,長途遷徙還帶著不受控的三歲小兒,回台又要見年過70的高風險父母,Q姐也不可能跟學校請這麼長的假,種種因素之下,我們短期內是不可能回去的。 既留之則安之,就繼續在這裡把日子過好。 如果今天我真的臨時回台了,一定是因為家裡有什麼急事需要處理,那我寧可不要有這樣的機會發生!
至於,英國現況真如台灣媒體描述得那般嚴重? 是,也不是。 這裡的疫情確實很嚴重,每天確診數幾萬人,死亡幾百人,可是實際走出門,其實也感受不到什麼孤島還是恐慌。 昨天因為家裡食材吃得差不多了,我時隔七日第一次踏出家門去超市採買。路上,民眾生活如常;超市裡,大家戴著口罩悠哉採買;架上,蔬果肉類民生用品都充足,所以真的沒有像台灣媒體講的像是喪屍還是失速列車這麼誇張。建議大家在看新聞時可以多參考不同資訊來源,偶爾也可以來看看QQmei當地報導(噗)
好啦,說了這麼多,是想讓關心我的朋友家人網友們放心。我們在這裡不恐慌也沒斷糧,斷網對我來說可能比較恐怖XD 。不過,昨天得知台灣郵局暫停運送航空郵件包裹到英國,這消息對我來說比較晴天霹靂,這才覺得自己是身在孤島(誤),我的口罩、家鄉味糧食可都是靠著鴿子包裹寄來的呢 !雖然還是可使用FedEx、DHL等國際快遞寄送,但台灣老人家還是習慣用郵局的嘛,哎~
#圖為把果汁灑出來被爸爸大聲喝止的含淚QDD
#這表情也蠻符合我現在的心情
出家 七日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佐山和尚。1928年,受法於順德寶林寺禪宗大德翹芬和尚,承傳臨濟宗派系為第四十四世。1929年,法師更為眾所推許住持寶林寺。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1935年,於荃灣芙蓉山開創佔地七萬餘呎的南天竺寺。茂蕊法師常禮請各大德到寺中講經說法,南天竺寺亦逐漸成為香港名剎之一。茂蕊法師慷慨利人,對香港佛教事業貢獻良多。1946年,法師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52年更將芙蓉山土地一萬四千餘呎贈予定西法師,建立東林念佛堂。又撥地數千呎建成太虛大師舍利塔於南天竺寺附近。 1952年聯合眾支持成立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地區總會,多屆被選為副董事長,1972年繼筏可大和尚後擔任董事長,至圓寂為止。茂蕊法師曾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在曼谷、金邊、鹿野苑、可倫坡等地舉行之世佛友誼大會。在香港各佛教社團中身兼多職,均全力以赴。茂蕊法師於1976年5月26日在香港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 太虛大師舍利塔及菩提樹:太虛大師為民國肇建以來,倡導佛教革新之高僧之一。,因受時代思潮的激發,故主革除教內積弊,以弘教護國,興國救世為己任。大師青年時閱經、閉關,嘗歷經三次悟境,亟為主張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且致力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首先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漢藏教理院,為培植僧材而提倡僧教育。次辦海潮音、佛化報、佛化新青年等雜誌以弘揚佛法。後更著手組織世界佛學苑,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並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留學,研究藏文、梵文、巴厘文以通達各該教派之佛法。且主導大乘八宗平等共弘,更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大師與支那內學院歐陽漸、熊十力有法義之諍辯。平素更反對用進化論之歷史考證法研究佛法。為反對日本學者考證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等為偽書,當作評大乘起信論考證、佛法總抉擇談,力主法相必宗唯識,並為起信論辯護。大師並弘化於英、法、德、荷、比、美各國,為中國僧人赴歐美傳播佛教之始,自此聲望日隆,國內有視之為佛教救星者,日人尊之為「民國佛教界之盟主」,時人更將其歸屬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大師終其一生,不祇是著作等身,而無時無刻無不為國、為教、為眾生奔波服務,以至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六年(一九四七)三月十七日,捨報上生內院,圓寂在上海玉佛寺,四眾無不哀悼,荼毗後得心臟不壞,各色舍利三百餘顆,足徵大師悲願宏深,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至於禮佛、聖人及祖師舍利之旨趣,與禮拜佛成道之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皆同,即欲結下見佛聞法之殊勝因緣而速成菩提之意。大師的舍利,除於雪竇寺建塔安奉外,另由武昌、蓉城、西安、開封、廈門、檳城、泰國、香港等地信眾,分迎請舍利,建塔供奉。香港的建塔基地,由當時南天竺寺住持和尚茂蕊老法師捐獻(茂蕊、覺光、優曇等三位長老簽字)位於下芙蓉山之陽,南天竺寺之右前方,莊嚴藏式的舍利寶塔,於西元一九五七年竣工。
• 東林念佛堂位於荃灣芙蓉山上,叢林茂密,環境清幽,乃專修淨土之十方選賢道場。念佛堂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 (1895~1962) 始建於1952年,當時荃灣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師將其東園菜地捐出,由定西法師初建淨室,名東林淨舍。是追法東晉廬山,並得各方善信集資,由南華學佛院多位學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溝,蓽路藍縷,修建淨室,初名「東林淨舍」。豈料同年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建築沖毀逮半,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翌年 (1953),修建大雄寶殿 (今極樂寶殿),改淨舍為「東林念佛堂」。1962年正式獲政府批准,成立「東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濟濤、聖懷、了一、永惺、聖照、智開、達成、洗麈、淨真、玅境法師、馬工廣居士等,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備案,是為佛教團體機構之始,開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期間,永惺法師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並於1970年開創「佛教東林安老院」。進入山門後,正面為安老院,右側拾階而上為新大雄寶殿;殿高兩層,乃仿浙江奉化雪竇寺大殿風格興建,殿宇巍峨,飛簷畫楝,氣派不凡,於1998年12月26日落成開光。樓下一層為「大悲殿」,供奉千手觀音。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及觀音菩薩,左右十八羅漢。大悲殿後,過小庭園,花香四溢。極樂寶殿前石階旁立蓮花柱,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左右護法伽藍。寶殿右旁為「延壽堂」,樓上為「觀音閣」。左旁為淨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奉印光大師舍利塔。樓上為「藏經樓」,藏經頗豐,有『清刻大字龍藏經』共七千二百卷,另有『頻伽大藏』等多部佛經。「延壽堂」後尚有「法輪殿」,同為收藏經寶之所。 現時東林念佛堂的僧眾,專修淨土,為十方比丘之選賢道場。常設法會有:彌勒菩薩聖誕、觀音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聖誕、盂蘭法會、大勢至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聖誕、藥師如來聖誕及阿隬陀佛聖誕等。
出家 七日 在 第64期短期出家七日體驗,上求淨戒下安身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佛光山2009年第六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自7/18於佛光山展開,百餘位來自全球的青年戒子遠離塵囂、放下萬緣、齊聚佛光山,體驗七日清淨嚴謹的出家修道生活,在7/24捨戒出 ... ... <看更多>